黄沙兼北海队是阮朝对黄沙与长沙群岛努力进行实施主权的十分重要的一环。该文章是阮灯宇博士 - 广义省文化,体育与旅游所经理写的,刊登在“东海信息”网站上。
经过岁月以及实际的演变,所有的事情已被时间覆盖红尘,但从文化遗产、节日以及留下的古文件,特别是留下的国王色指与当时官员奏程文件, 国内的多数研究者已努力地在建设重现历史事实,给我们一个更明显与正确的形象,就是我们祖先对国家的海岛区域实施确定主权的历史阶段。
为给这个努力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我们给读者介绍来自广义省阮灯宇博士的一篇文章。
明命时代去黄沙的证书以及一些推理
去黄沙-长沙以中央至地方的统一指导明显体现在阮朝各部正史,如“大南实录”、“国朝正编概要”、“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等,或在阮朝的舟版。该文件的内容已明显体现,因在第一张的第一行已经写(布-案官)“部兵遵命”!
文件确立年代、内容与主体
2009年3月31日,李山县,安海村,邓姓家族交给我们跟越南在黄沙群岛的领土主权有关的家族的古文件,个个国内外大众媒体刊登发现事件的信息,发表评论,以及愿意交给政府李山县,安海村,邓姓家族已保留过去的175年的文件。。。
通过大众媒体许多人已知道该古文件的内容,报纸的一些小错误也不能让它失去真正的价值(如年代、主体。。。)
不管这是不是国王的色指或部兵的命令,我们也知道,去黄沙与长沙量尺寸、画地图、在岛上建碑、建设主权碑、种树等活动均有越南封建政府的统一指导,特别在明命时代。
中央至地方去黄沙-长沙的统一指导明显体现在阮朝各部正史中,如“大南实录”、“国朝正编概要”、“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等、或在阮朝的舟版上。该文件的内容已明显体现,因在第一张的第一行已经写(布-案官)“部兵遵命”!
但为什么只有布政官与案查同时在该古文件上盖章?为何没有巡府官的出现?我们知道1832年(明命第3年)广义省正式成立(省级行政单位)。
据阮朝的国史馆“大南实录”以及该时段被台风推到广义省海岸的一个台湾的儒生 - 泰庭兰的记录,经我们一介绍,那时候,广义省还没有自己的巡府官员。一直到明命第16年(1835年)6月,番青简博士才被分配当广南布政兼南-义巡府(包括广南及广义,但首府在广南)。
在广义省处理所有政治、行政、军事。在此工作的两位官员是布政(该市布政处叫翻处)与案查(案处叫逆处)。两处翻逆都在于广义省首府(都在古城范围内)。1834年广义省布政是黎元忠,次于张文琬,1835年是尊失白;1834及1835年的案查是阮德会及阮世道,以及邓金鉴。
要下一个机密的决定,布政官与案查要协议。所以在该古文件上要有案查与布政官同时签章。通过文件上的两个签章我们可以更加推理出,派武文雄,邓文显(在文件记录姓名)去长沙的事是十分重要及机密的。
编制出黄沙兼北海兵队就是阮氏 王朝尽力对黄沙和长沙两个群岛实现主权权力的重要办法。
岁月过去, 时局变化及时间粉末埋没了历史上的事件, 可是许多国内学者已经在对文化、典礼等遗产以及古文件,特别是皇帝的敕 和当时王官的奏章进行细密研究的基础上,努力重现历史事实, 有助于我们能够更清楚、更准确的形容出来我们祖先对海域和海岛确立主权的历史阶段。
正史的笔录
除了古文件中提到的姓名和籍贯以外, 1834年安海村邓氏的古文件的主要内容透露:按照兵部的指令,广义布政司和按察使上个月已经编写急诏。尊朝廷的敕,兵部已经具备三艘船,正在京城附近海域停泊,派员和水军援兵共同努力驾驶到广义,然后尽快驾驶到黄沙。
尊朝廷的命令,广义省也准备三艘轻船。等派员和水军到时,本(广义)省派了航海纯熟的武文雄选拔谙练的士兵 ,旨在找到24个人,每艘船编制8个人。此外,还选拔到经验丰富的邓文谄舵工。计划每年3月下旬都同京城的派员和兵弁往黄沙挺进,然后在黄沙观测航程(杨琼的译本,1999年3月;武显达、阮德习 、林愈 创、阮春面、阮晋 安、黎巷的译本,2009年4月)。
研究正史 后,发现与古文件有关的历史事件:
卷将明命15年(1834)3月的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大南实录》正版第二集第122卷曰:“张福士排长同水军20多个人往直属广义省的黄沙挺进,以便编绘地图”(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集,第120页)。
在这本书的其他页里也记录,明命皇帝于1834年派遣兵士到黄沙竖庙建碑,可是因大风大浪而做不到,于是明命16年(1835年)6月皇帝又派遣水军排长范文原指挥京城的工夫与广义、平定两省的船夫将原材料运输到黄沙竖庙建碑(673页)。
本书还曰,公部于明命17年(1836)正月奏:“我国海上疆界黄沙区域十分险要,已经派遣人员编绘地图,可是其形势广阔辽远,因此才将一块区域编绘出来。为了纯熟航海,每年要派遣官员去观测。从今年(1836)起,每年正月下旬选派水军兵弁 和监城护兵坐船到广义省,要求广义和平定两省出租4艘民船,驶向黄沙地区。
不论到何岛、何礁、何盆地,也要测量长度、宽度、高度、横渡、周围及周围海水深度、有没有暗礁、地形的特点,要详细地测量,然后编绘成地图。启程日期,从何方向到该区域,距离多少,从该区域瞄到海岸,正面是何省辖,斜面是 何省瞎等问题要一一清楚记下来,回来时立即详细奏报”(867页)。
准部公的奏章,明命皇帝派遣范友日排长率领水军往黄沙挺进,船上有十张木排,每张长为5尺、宽为5寸、厚为1 寸,木排的上面刻:“明命十七年,丙申 ,水军正队长率队范友日奉命往黄沙至此留等字”
这也许是《大南实录》、《国朝正编撮要》及《钦定大南汇典事例》等大部分阮氏王朝的正史编制都记录下来的事件。
除了分别于1834年、1835年及1836年往黄沙挺进的事件以外,《大南实录》第2集 第204卷还记录,黄沙派员范文办水师率领水军队航行到黄沙的时候,由于遭遇海啸,所以明命20年(1839)才陆续回到京城。皇帝查问原因,他们奏,幸亏有水神救他们。听他们奏之后,为了感谢水神,明命皇帝便派遣礼部在顺安海口设置三生祭坛,然后给范文办、兵弁 以及其他民夫赏钱。(第5卷,532页)
只要援引上面的笔录,可见邓氏的古文件的内容跟正史事件完全重合。
其一是时间的重合:每年正月下旬派员和兵弁从京城起航,2月上旬就到广义省,然后3月下旬往黄沙起航。
其二是兵船的重合:《大南实录》曰:除了兵船从京城派出,广义省(平定省)还要准备三或四艘的地方渔民的轻船(邓氏的古文件曰:1834年,广义省准备四艘轻船,其中一艘是有广义省8个水师的由武文雄舵工驾驶的(我们已经在上份提及))。因此,我们可以推出,据邓氏的古文件的黄沙公干得知总共有7艘船参加,跟以前只有3艘船的推断不一样。
其三是地名、姓名的重合:目前,丽水东二、华盐、暮花等地名已经改变了,但是经过查考和实地,我们可以肯定,邓氏的古文件将这些地名准确地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