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岛俗称惹岛( Dao Re),葡萄牙人称 Pulo Catah岛,中国人称外罗岛。很久以前若岛就被视为大越国的前哨,曾经是有着玄秘历史的阮王、西山起义军和阮朝水军驻扎的军港。这里流传着阮朝黄沙队和北海队雄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乘风破浪,前往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执行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任务。
《大南实录正编》第50册第一纪记载:“乙亥年正月(即1815年),派遣黄沙队队长范光影前往黄沙勘测航程。他们每年阴历2月出发,同年阴历8月回到岸边。”
一次出海时遇到台风,队长范光影与士兵永远不再回来。这些雄兵的尸体永远躺在海里。黄沙队队长范光影以这样悲壮的事件写下这样神奇的事迹。
据阮朝正统史册记载,从十七世纪阮王时代一直到西山时代,黄沙队一直执行其使命,其中著名的队长有福润侯武文富,会义侯武文洁。到阮朝,嘉龙皇帝敕令成立黄沙队和北海队,范光影被任命为黄沙队队长。他挑选兵丁前往黄沙和北海(长沙)执行巡逻任务,采集海产,勘测航程,塑立界碑,确定国家主权。
大约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期间,范光影生长于若岛安永乡,即现在的广义省李山县安平乡东村。嘉龙皇帝(1802- 1820)年代,范光影被任命为黄沙队队长。他身强力壮,熟悉海事,曾在东海指挥黄沙队击溃海盗维护祖国领土主权。
嘉龙皇帝年代,范光影队长与70名士兵驾驶5艘兵船执行守卫海域、勘测航程、采集珍贵海产进贡朝廷的任务。
像范光影这样的黄沙队士兵被皇帝称为“雄兵”。他们奉朝廷命令执行任务,尽管知道前面是充满“十人出海一人还”灾祸的大海。
这些雄兵们出海前举行生祭仪式。每年他们奉黄帝之命,踏平风浪,前往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执行任务。
据史册记载,嘉龙皇帝十分惋惜这些为国献躯的雄兵们,亲自驾临李山岛为他们举行超度仪式。据说当时有一位风水先生陪同前往李山。他让村民到井前,取粘土,做25个泥人,然后登坛施法,呼唤死难者的灵魂附在泥人身上。乡民为泥人穿上新服装,放在棺材里后,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
在越南的国土上,没有哪里有李山岛这样多的衣冠墓。这个习俗与黄沙雄兵息息相关。十九世纪,奉皇帝命令出海的水兵们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惊涛骇浪,很多水兵出海,但很少水兵归还。所以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黄沙海天茫茫,有人出海无人还”。
纪念为国献躯、身葬大海的士兵们,李山岛人民为他们盖立衣冠墓。岛民相信在为这些士兵举行超度仪式时,他们的灵魂将会附在泥人身上保佑继续出海的人们。
在范光影队长的衣冠墓旁,黄沙队24名士兵的衣冠墓排成一行。海浪声中似乎显现着黄沙队当年宣誓出海的壮光景象。
范光影牺牲后被封为上等神,安永乡人民奉他为城隍。黄沙群岛镰刀礁中的一个岛屿取名为范光影岛,以记载英雄范光影肯定越南领土主权的功劳和事迹。
在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的海面上不仅仅有范光影,而且还有无数越南历代先民以生命维护疆土的事迹,他们英勇不屈的精神代代流传。这是越南对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拥有主权的最生动最确凿的凭证。
范光影和黄沙队雄兵们英勇牺牲的精神十分悲壮。他们的身体永远留在茫茫大海中,他们的衣冠墓随着时间的流逝仍然活在人间。
苛刻的自然条件不能阻挡海岛人出海的意志。在他们眼里,呼啸的海浪是大海的儿女呼唤大陆的声音。海岛人仍然扬帆出海,因为出海是责任也是生活的哲理。黄沙雄兵的事迹鼓舞着他们,使他们在惊涛骇浪前感到自信。他们是从越南阮朝就肩负着开拓东海神圣使命的豪杰。
李山岛的海风十分奇特,有时像母亲温柔的手抚摸着衣冠墓,有时像丢失母亲号啕大哭的小孩。海风日夜安抚黄沙雄兵们的灵魂安息千秋。
范光影和黄沙雄兵们守卫岛屿的悲壮事迹就像一首歌颂先民们建国卫国的赞歌一样传给下一代,并深深刻印在历代越南人,无论是生活在越南国土上的还是侨居外国的历代越南人的心坎里: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是越南神圣国土的一部分。
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