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这些船只离开岘港湾,21日在海上遇到台风,失去联系。“Vin-hu-zen”号船于8月2日抵达台湾,“Scha-zen”号船于当月10日抵达。而“Grootebroek”号船在北纬17度Paracels岛附近沉没。商人Jean de Sormeau同8名水手牺牲。在总值153690弗罗林(florins,一种货币名称)的商品中,沉没的为70695弗罗林。其余受水手保护,并藏在岛上一处安全的地方。船长Huijich Jansen和12名水手乘坐小船停靠交趾支那沿海地区...。
Jansen船长就“Grootebroek”号船在Paracels沉没并被交趾支那当局没收23580réaux(一种货币名称)的事情写陈述材料。两年后,在阮主阮福兰当政时(1635-1648),其他两艘荷兰籍船只于1636年3月6日停靠岘港。商人Abraham Duijeker前往会安会见镇守官;随后赴顺化谒见阮主,请求通商,开设商店,索取前年被没收的23580 réaux。
为弥补损失,阮主同意允许荷兰籍商人在交趾支那自由开展贸易交流活动,并免征停靠税和礼品。由此,1636年,荷兰人在会安,当时称为会铺(Faifo)开设了一家商店,由Abraham Duijeker为店长。”
1843年再版的《亚洲、非洲、美洲奇特书信选集》第三卷中有Tartre牧师1701年写给上级神父的信,其中有一些关于Paracels群岛的地理和历史纪录。书中写道:“航船起锚,风向较顺,短短时间内就来到Paracels(帕拉塞尔)岩石滩西部。帕拉塞尔群岛属安南王国。那是令人恐惧,延绵数百英里的岩石滩,在那多次发生沉船事故。它沿着交趾支那(Cochinchina)(南方)海岸分布。”
1701年,“Amphitrite”号船航行日记也证实:“...帕拉塞尔群岛是属于安南王国的一座群岛。那是令人恐惧,延绵数百英里的岩石滩,在那多次发生沉船事故。”
1719至1786年,皮埃尔•普瓦夫尔(Pierre Poivre)一位法国传教士兼商人,曾多次来往于长沙群岛,并把相关纪录写入1749年的作品《关于交趾支那的描述》中:“我听说每年皇帝(阮主)常派几艘船赴黄沙寻找自然界中的宝物,以丰富自己的收藏...。”
英国访华使团成员约翰•巴罗(John Barrow)在其1806年伦敦出版的著作《1792-1793年交趾支那之旅》一书中讲述了1793年走访越南的经历,其中较为详细地描述交趾支那人用以赴黄沙采燕窝的船只。
让-巴蒂斯特•沙依诺(Jean Baptiste Chaigneau),越南名字为阮文胜,他娶了一位越南太太,曾帮助嘉隆皇帝攻打西山军。在他离开越南返回法国前,法国外交大臣黎塞留公爵(Richelieu)给他写信,要求汇报越南的具体情况。《交趾支那纪录》(Notice sur la Cochinchine)就是由留在嘉隆皇帝身边25年的沙依诺于1820年5月返回法国时撰写的关于阮朝初期越南情况的纪录。相关纪录刊登在1923年出版的《顺化老友杂志》(Bulletin des Amis du vieux Huế)。纪录一开始,沙依诺如此描述越南的地形:“交趾支那,有一位君主登基王位,包括交趾支那、东京即原来的北方...、离海岸不远的几座有人居住的岛屿和由多座小岛、湍濑、无人居住礁石组成的Paracels群岛。直到1816年,现任皇帝才夺得这座群岛所有权。”
嘉隆皇帝于1816年通过举行插旗仪式确立对黄沙群岛主权,证明了越南主宰东海和黄沙、长沙两座群岛。原为交趾支那副牧师和嘉隆皇帝翻译的法国神父塔伯尔(Jean-Louis Taberd)在1837年所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交趾支那地理考释》中纪录了这一事件。书中写道:“帕拉赛尔或普拉塞尔(Paracels)是由小岛、岩石和沙滩组成的迷宫,延伸到北纬11度和从巴黎算起的东经1070度。...虽然这些群岛除了岩石和深海之外别无他物,且惟有造成不便而无其他好处,然而嘉隆皇帝却认为,增地虽小,但也扩大其领土。1816年,他庄严地在那里插上旗帜,并占有这些岩石,估计不会有任何人对之提出异议。”
同样描述嘉隆皇帝占领黄沙和长沙两座群岛这一事件,让西尼(Dubois de Jancigny)在1850年出版的《世界、历史和日本、印度支那等所有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的描述》第555页中写道:“我们只想这样评价,34年来(1816-1850),帕拉塞尔群岛(安南人称为黄沙),一个是由小岛、岩石和沙滩组成的迷宫,确实让航海家恐惧,而且只能列入地球上最荒凉贫瘠之地,已由交趾支那人占领。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在岛上建设什么设施(比如保护渔业),但显然,嘉隆皇帝打算将这束独一无二的花儿点缀在其王冠上,因为他认为有必要要亲征占领这座群岛,由此1816年,他庄严地在这块土地上插上交趾支那国旗。”
在意大利北部都灵市Santa Maria al Monet 修道院收藏的资料证实黄沙群岛归属安南或交趾支那。这本书为《地理概括》(Compedio di Geografia),由意大利著名地理学家阿德里亚诺•巴尔比(Adriano Balbi)编写。书的结尾部分有段写道:“…属于这个王国的还有黄沙群岛(帕拉塞尔),海盗群岛(Pirate,即河仙群岛),昆山群岛(Pulo Condor或昆仑群岛)。”
在1862年出版的《交趾支那概览》一书中,法国民族学会副主席Cortambert和常务秘书Léon de Rosny将Paracels或Cát Vàng列入归属越南的岛屿名录。在关于地形、民族学和政治的第一部分,书中写道:“远离海岸,与顺化隔海相望的是由众多岩石组成的Paracels或Cát Vàng群岛。终极部分是极其可怕的沙滩。Maccelesfield位于Paracels东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些古籍也认为,黄沙和长沙群岛归属越南。之前,我们曾提过17世纪末由释大汕撰写的名著《海外纪事》。
到19世纪中叶则不得不提嘉应人杨炳南在道光年间所撰,1842年刻版刊行的《海录》。《海录》是根据出国水手谢清高口述其所见所闻记录而成。书中写道:“万里长沙在其西。沟之内外,以沙分也。万里长沙者,海中浮沙也,长数千里,为安南外屏。”
西方和中国在17、18、19世纪关于黄沙、长沙的资料符合越南当时的古资料,其中都明确体现黄沙、长沙群岛归属越南,由越南封建王朝和君主管辖和开发。
(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