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贸易战强硬言辞渐趋升级,双方都宣布派遣舰队前往南中国海。这轮经济摩擦会扩大为地缘斗争吗?南海的主权争议和航行自由问题是否又要升温?
中国海军从4月5日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实弹""南海军事训练",其中包括航母"辽宁舰"的立体战斗群的40多艘战舰、潜艇、飞机。有评论人士认为,这是中国要显示其军事实力。
本周,美军"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结束在中东地区的部署,进入第七舰队辖区,已经抵达新加坡。在中国举行这次演习之前,美国宣布将有 "罗斯福"、"卡尔•文森"和"里根"号三艘航母带领的战斗群同时部署在亚太地区。
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针对中国多达600亿美元的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备忘录;次日,美国海军"马斯汀"号驱逐舰便在南中国海海域进行"航行自由"行动,并进入南沙群岛美济礁12海里范围内。
中国称派遣了两艘军舰对于美舰"识别查证、警告驱离",中国国防部随后做出强硬声明称,美军此举是是"对中方的严重政治和军事挑衅"。
除此外,3月5日,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舰队访问了越南的岘港。"罗斯福"号去新加坡前和印度海军举行联合演习。加之其它亚太国家海军近期的演习,有评论人士认为这些举措也显示美越等国有在南海合围中国的政策。
中美两个大国的学者们都说,真正将贸易战进行下去或者贸易战扩大为金融战、能源战甚至热战冲突,对两者来说都是两败俱伤,没有胜利者。但双方能避免掉进"修昔底德陷阱"吗?朝核问题刚刚随着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访华有所降温,什么热点和冲突又可能导向这一陷阱呢?
南海争议
在宽阔的南中国海中,除了渔民以外,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很少有人问津的大小岛屿在近两百年现代国家民族概念的冲击下,就南海诸多岛礁主权归属的国际争议开始,一直没有平息,从荷兰、法国、英国的航海探险家、殖民者到后来亚洲进入现代化发展、东南亚各国二战后陆续独立。
随着亚太经济和贸易在世界上崛起,南海成为重要的国际能源和运输战略要道。其本身蕴藏的巨大能源、自然资源也不断提升这一过去人烟罕至地区的重要性。
曾在越南工作过的英国记者比尔•海顿经过研究近日对BBC越南语部称,他个人认为中国对南海诸多岛屿主权声称是混乱和错误的,原因是中国官方首次声称对南海主权始于发现日本商人西泽吉次试图占据东沙岛。而对南沙群岛(the Spratly Islands )的主权依据是"(白眉初)个人所划的U形线,并非官方文件"。
海顿的这一研究似乎与中国官方和学者描述的历史不同:后者称中国早在清朝末期就曾与擅自闯入、占据南海一些岛屿的西方列强发生过外交纠纷,提出过抗议。
中国学者称,在法国与上世纪30年代初占据南沙群岛9小岛事件后,1934年,中华民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 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礁滩的中英文地名,次年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了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疆域线之内"。1936年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地理部主任兼地理学教授白眉初据此划出的南海U形实线(即后来的11段线和9段线)成为后来中国的国境线提供了法理依据。
实际占领
2016年,海牙国际法庭就菲律宾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仲裁,称在中国地图所绘的南海的九段线内,中国没有历史权利宣称主权。中国政府立即重申该裁决是无效的,中国拒绝接受承认。
南海总面积是350万平方公里,包括中国所称的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其中涉及主权争议的区域主要是南沙的部分。因为这一区域不仅自然资源丰富,更是处于世界经济的重心亚太经济的关键通道之上,因此备受国际关注。
约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包括台湾)、菲律宾、越南等南海周边国家已经就南海一些岛礁和国界展开多年的外交争议。南海诸岛被各国军事占领,占领岛屿所在区域犬牙交错。中国和越南是占领岛屿最多的两方。双方为此甚至爆发过海战。
近二十年来,在中国和东盟之间、中国和有关东盟国家之间的外交努力下,双方逐渐达成了一些解决分歧的外交共识,使得南海主权争议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区域局势基本稳定。但有关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停止对各自所占岛屿的强化建设。域外大国也表示对该海域未来航行自由的关注。
今年3月份,台湾南沙太平岛海巡驻军进行 "环岛海域实弹射击"演习,还引起越南官方的抗议,认为其"严重侵犯越南主权"。
崛起和重返
很多国际学者和专家们指出,南海争议的焦点并不在于一些无人居住的岛屿,或者是其周围有限的渔业资源或者深埋海底未开发的石油,实质是不断崛起的中国与传统上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美国之间矛盾的一个反映点。
南海仲裁结果公布前夕,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傅莹应邀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发表《失去与秩序再构建》的演讲,认为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从没有完全接纳中国。而这种秩序已经无法适应世界发展客观需要,需要重建新的秩序。
长期关注南海争议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其《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民族国家向何处去》一书中认为,中国崛起必然构成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挑战,以西方民族主义的思路来理解中国民族主义,必然得出中国威胁论的结论,所以围堵中国成了美国为首的西方的自然选择。
他还表示,南海问题的恶化是美国"重返亚太"和中国对美国"重返"的反应两者之间互动的结果。
"修昔底德陷阱"
网络媒体上对中美双方贸易冲突和在南海剑拔弩张的形势关注不少,有些甚至表示了对中美爆发军事热战的担忧。
仅从南海军事形势来看,中国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少将近日则对中国媒体表示,中国海军大规模演习在南沙群岛海域北部,而美军只有一个航母在这一海域南方,目前并不存在可能短兵相接、一触即发的危机。
从客观上看,美军的三个久经战火的航母群和中国一个训练性的航母群对比,凸现出目前中美军事实力的差异。
目前,中美双方领导人在贸易战等问题上并未像很多网络媒体文章说得那样陷入你死我活的状态。特朗普在中国方面发动反击后干脆说,"美国没有和中国进行贸易战"。中国方面有关发言人也强调说:谈判的大门仍然敞开。
作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的首席代表,龙永图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就中美贸易战表示,“贸易本身就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一种谈判、一种妥协”。在这个问题上不慎重,“会使全世界感到中国的崛起就是对世界的威胁,特别是对美国的威胁”。
而金一南引述美前国务卿基辛格、美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等曾就中美冲突发出的多次警告:如果中国被逼与俄罗斯真正形成结盟,将是西方地缘政治最大的灾难。
1988年3月14日嘎麻礁事件
对许多越南人来说1988年3月14日是一个十分特别的日子。当越南工兵战士前往长沙(中国称南沙)一些岛礁捍卫越南在这里的主权的途中,中国海军向他们发动攻击,64 位越南战士在这次事件中牺牲。
中国意识到海洋对其发展政治势力的作用。孙中山曾说:“谁掌控了海洋谁就掌控了世界贸易,谁掌控了世界贸易就掌控了世界巨大资源,谁掌控了巨大资源就掌控了整个世界……必须扩大造船工业以加强海军力量,利用我们的海军使中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中国强大的唯一方法是发展军事武器。”
以这样的眼光,中国念念不忘狠抓支配海洋的机会,甚至不惜动用武力。
南海是联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域,资源储藏丰富,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藏量更为富有。仅长沙海域,据美国估计,石油储藏量为54亿桶,天然气数十万亿立方米。而中国估计,石油储藏量达1250亿桶,天然气500万亿立方米。
正是南海的富饶资源,以及一旦掌控了南海中国就会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所以南海一直被中国觊觎。
中国一直诡辩说其对这片海域拥有数千年主权,但直到1988年以前中国在长沙群岛区域没有任何存在迹象。中国意识到不掌控长沙群岛的礁滩对中国是极其不利的,所以1988年初中国出动海军非法侵占长沙群岛一些礁滩。当时尽管十分困难,但越南仍派遣工兵队前往长沙群岛开展建设工作。在这种背景下,引发了中国海军与越南工兵的冲突,最终导致中国海军在1988年3月14日残酷杀害64名越南工兵侵占噶麻礁的事件。
东盟与南海行为准则
嘎麻事件表明中国一惯在重要海域使用武力夺取优势。
1988年嘎麻事件中,东盟各国和世界被中国传媒忽悠,认为这只是中越之间的内部冲突,所以没有任何人发声。
1995年,中国动用武力从菲律宾军队手中抢走围巾环礁后东盟这才省悟,随后对中国施加外交压力。中国从没有控制长沙群岛的任何礁滩的情况下侵占了七个礁滩,同时接受与东盟举行谈判,并于2002年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向世界作出中国“随时准备妥协”的姿态,只不过是在中国占优势的时候。
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南海制造紧张形势,威吓其他国家,比如2011年切断越南勘探船的光缆,玩弄“莲花菜”战术抢夺菲律宾对斯卡伯勒沫(Scarborough shoal)滩的控制权,等等。特别是2014年,中国在越南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架设一个巨型钻井平台。2017年又威吓雷普索尔(Repsol)公司的石油勘探船离开位于越南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勘探地点。
与此同时,自2014年至今,中国在长沙非法占据的七个礁滩上大肆展开填海造岛活动,把它们变成现代化军事基地以实现动用军事力量控制该地区的目的。尽管审理菲律宾中国诉讼案的仲裁庭的裁决指出,中国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威吓驱赶菲律宾渔船的行径违背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在长沙礁滩填海造岛也违背了国际法,破坏了该海域自然生态环境,但中国却置若罔闻。
面对中国的嚣张行径,东盟国家希望共同迫使中国签署一项遏制南海冲突升级的法理文本,这就是《南海行为准则》。
尽管中国与东盟于2002年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但签署《南海行为准则》事宜尚未能进行,主要是中国故意拖延,而一些东盟国家也不把它视为一项紧迫问题。
一些研究家指出中国之所以愿意签署《南海行为准则》有以下原因:第一,在长沙礁滩填海造岛并进行军事化以后中国需要缓和,拉拢东盟国家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完成军事化,通过《南海行为准则》可阻止其他东盟国家效仿他在南海的作法。再者,通过《南海行为准则》中国可巩固其在南海争端中的立场,将其声索合法化,削弱国际社会的注意力或干涉。最后,中国意识到《南海行为准则》对其核心利益毫无损害,因为它不是被指定为解决南海争端的法理工具。
但实际上中国仍然蓄意推迟《南海行为准则》的签署,因为其企图迫使东盟国家对其声索让步以便提升其在南海的地位。
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作用十分重要。东盟应向世界显示面对中国的嚣张态势但他仍然坚如盘石。整个东盟要团结一致,越过一切考验。这关联到正在进行的面向《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若中国支持签署《南海行为准则》,东盟应牢固掌握保证中国遵守准则的具体协定。
若东盟决心为整个共同体的利益而奋斗,那么不管中国如何强大如何嚣张也不得不却步。所以希望东盟在不久的未来显示自己的团结力量,通过实质性、有效的决策捍卫整个共同体在该地区的利益。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决定让中国在菲律宾太平洋大陆架进行科研活动,有可能引发菲律宾国内一些人士的新的反弹,这些人对强邻中国已经存有不信任的情绪。
菲律宾和中国官员表示,杜特尔特允许一艘中国船只今年1月和2月在宾汉隆起(Benham Rise,又译作班哈姆高地)进行科研活动。宾汉隆起是面积为1300万公顷的一块海底高地,最高处在海平面35米以下,富含矿藏和海底天然气。
杜特尔特2016年年中就任总统后,对与中国的关系进行破冰。这一姿态缓和了两国自2012年以来因为海洋主权争端而陷入紧张的关系。中国2016年承诺向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对较弱的菲律宾提供240亿美元的发展援助。
杜特尔特总统2016年年底曾经允许中国科研船只在宾汉隆起从事科研活动。消息几个月后被披露出来,杜特尔特曾受到反对派议员以及菲律宾大媒体的抨击。
有学者认为,杜特尔特现在会再次面临类似的反弹。
菲律宾大学迪里曼分校政治学教授玛丽亚•伊拉•阿提恩扎(Maria Ela Atienza)说,“人们担心,中国肯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科研,当然,如果那里有可以开发的经济资源,他们将会知道。菲律宾对中国有着很大的不信任”。
中菲合作
杜特尔特总统的发言人哈里•罗克1月18日在总统网站上说,菲律宾正在与中国在宾汉隆起进行纯科研活动。
他说,菲律宾的科学家必须参与这项科研,他们的发现结果必须告知马尼拉当局。
去年,来自中国地缘政治对手、同时也是菲律宾一大投资者--日本的公司以及韩国公司表达了对勘探宾汉隆起的兴趣。这位发言人表示,菲律宾也欢迎其他国家参与勘探。
罗克说,“科学就是科学。科学没有国界。因此,对真理的探求极为重要。所有希望和我们对这条延伸大陆架展开联合研究的国家都会受到欢迎”。
中国外交部表示,双方将共同合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月16日在一次记者会上说,“我们欢迎菲方科研机构参与联合科考,并愿与菲方一道,继续推进包括海洋科考在内的各领域海上务实合作,为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
走得太远
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2012年批准了菲律宾对宾汉隆起的主权声索。中国外交部表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中国自由穿越这处地貌。
2016年年中,马尼拉曾在一个国际仲裁庭赢得针对北京在南中国海扩张的判决。中国、菲律宾以及其他四个政府在争夺这片富含鱼类以及化石燃料资源的海域。
中国拒绝接受那项裁决,但是随后通过援助和投资来安抚东南亚国家当中的一些声索方。
这一结果使菲律宾人对中国对宾汉隆起最后要干什么感到担忧。美国本是菲律宾传统的军事盟友,但由于杜特尔特寻求和中国拉近关系,美国退到了次要地位。
但是包括多数军方人士在内的很多菲律宾人,相对于仍是未知数的北京,更喜欢前殖民宗主国美国。
去年因早先的宾汉隆起事件受到指摘的杜特尔特总统誓言将在斯普拉特利群岛(中国称的南沙群岛)由菲律宾占据的九处地点加强菲方的位置。他一方面坚持与北京发展关系,另一方也在缓和国内的情绪。
强邻中国
台湾战略研究学会东亚问题研究员杜允士(Fabrizio Bozzato)表示,在宾汉隆起进行联合科研给了中国一个机会证明在寻找矿藏方面自己是一个可靠的伙伴。
中国正在秉持相同的精神与其他亚洲国合作。例如,中国租用斯里兰卡一个港口99年,国营的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已经与越南最大的石油企业越南油气集团同意一道合作在共同分享的北部湾探寻能源。
杜允士表示,不过宾汉隆起项目可能成为一个“特洛伊木马”,北京可能会拒绝分享资源,让马尼拉有苦难言。
根据设在马尼拉的研究机构“社会气象站”的数据,杜特尔特2017年第四季度在菲律宾的公众支持率高达79%。他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来自他打击犯罪和抗击恐怖主义的行动以及制定了一项可行的五年计划。这个五年计划准备在新的基础设施项目上投入1670亿美元。
阿提恩扎表示,宾汉隆起的问题可能会侵蚀土特尔特的支持率。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张嘉松(Alan Chong)表示,中国的东南亚海洋政策在“天鹅绒”和“铁拳”之间游移。他说,但是去年10月召开的中共19大给中共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习近平“壮了胆”。
他说:“中国偶尔显示友善的态度就可以得到很多好处,我认为这显示出菲律宾除了配合中国的这种态度之外,没有好的选择”.
3月15日,新加坡《海峡时报》(Straits Times)援引该国总理李显龙的话报道,新加坡与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上有着许多共同利益,同时强调新澳两国支持尊重国际法和航行自由的重要性等原则。
解答澳大利亚媒体关于南海问题的提问时,李显龙指出了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在诸多问题上的相同立场。李显龙强调,“与澳大利亚一样,新加坡依靠一个和平与稳定的地区来支持和推动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李显龙认为,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均在南海地区航行与飞越自由问题中具有切实的利益,因此双方应继续支持尊重国际法与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原则。
另一方面,李显龙还表示,各有关国家可通过“监督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实施以及就最大限度减少海上摩擦的原则达成共识”等方法维护南海安全局势。
越南的中部发牌唱曲艺术不久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
在越南广平、广治、承天顺化、广南、广义、平定、富安、庆和和岘港等中部省市十分普及的发牌唱曲艺术不久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发牌唱曲艺术被列入名录意义重大,这是对越南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的肯定,同时开启了越南落实保护发牌唱曲艺术乃至人类各种文化价值的新阶段。
连日的大雨过后,广南省会安的雕塑公园大院里,又挤满了来看发牌唱曲的游客。大院中央,人们放好了盛放竹牌的竹筒,鼓打着拍子。新做的红色三角旗分发给胜者。
发牌唱曲的主持人武氏芳怀正在进行介绍:“各位贵宾可以参加发牌唱曲游戏,聆听喊号人给您唱广南地区民歌。每玩一次要5至7分钟。每张牌上有3个字。这与越南的宾果游戏类似,但是发牌唱曲是通过文字来玩的。如果三个字都中了,就获胜了。”
“发牌唱曲”这个名字来源于游戏形式,玩家坐在8至10个搭得高高的小茅棚里,排成两队,队首和中间的是喊号哥,32张牌平均分给10个人,每个人三张,还有两张留下。游戏的主角也有一副牌,放在树上的竹筒里,喊号人看不到牌但可以取牌,取一张牌就唱一句,让所有人猜是什么牌。10个人里谁的牌和喊号哥的牌一致就大喊一声“有了”,一名“士兵”就跑过去给他一面旗子换回牌,当有人拿到3张牌时,游戏就结束了。
发牌唱曲艺术是满足人民娱乐和艺术欣赏需求的一种文化生活形式。发牌唱曲有两种形式,即“玩发牌唱曲”和“表演发牌唱曲”。长久以来,会安人早就熟悉了喊号人唱 “白雪”、“太子”等牌子的曲调时那甜美幽默的喊号声。
会安的发牌唱曲艺人黎耀科唱起年初歌中的唱词:“年初,我唱的调子是:年初敬拜祖先,祈求家族平安和睦,祈求父母健康,祈求村社家家安康。祈求孩童们长大成人…我的朋友啊,乡亲们啊”。
发牌唱曲实质上是集音乐、诗歌、表演、绘画和文学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一门综合艺术。发牌唱曲中的故事都有道德教育意义,体现了对祖国家乡的热爱、社会凝聚力和人们生活的经验。表演者及其家人通过给年轻一代教授词曲、唱法、表演技巧和制作竹牌的方法等,对传播这项遗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发牌唱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其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安的一位发牌唱曲研究者冯晋东认为:“发牌唱曲艺术是中部地区人民,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想要保护它们,就要有国家层面的政策,而不是地方向公众宣传。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培养传承人。这点很重要。其次,同样重要的是培养一代懂得珍视并能够发扬发牌唱曲艺术的公众。”
过去几年,在国家管理机关和群众的协助下,发牌唱曲艺人成立了将近90个队、组和俱乐部,在群众中间传授发牌唱曲。会安市率先开始在学校里传授发牌唱曲。
会安市文化体育中心副主任陈庭珠表示:“15年来,我们在课外时间向各个学校的学生进行培训。很多学生从上学的时候开始学唱,后来成为了出色的表演者,受到人们尊敬。多年来,我们开设培训班,教唱发牌唱曲。正因此,发牌唱曲都在一定程度上已渗透到青年人和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了。”
发牌唱曲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激励群众和个人学习发牌唱曲技艺并保护这项遗产。
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3月8日发布消息称,该国将于2018年内决定是否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展协定》。
据悉,韩国已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展协定》(CPTPP) 11个成员国中的9个国家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因此CPTTP生效后,该协定对韩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很小。
美国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一年后,3月8日(越南时间3月9日早晨),11个成员国出席了在智利举行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展协定》的签署仪式(CPTPP)。这是各国为促进多边贸易,取消贸易保护主义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象征性胜利。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展协定》签署仪式前几个小时,日本外务大臣河野太郎(Taro Kono)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强调,贸易保护主义不是促进全面增长的措施,同时强调了贸易保护主义对经济增长的威胁。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展协定》占全球GDP的13.5%,其覆盖近5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该协定将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作出重要贡献。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简称“中选委”)当地时间19日凌晨公布了对俄总统选举95%的选票的统计结果,现任总统普京以76.56%的得票率遥遥领先其他候选人,实际上已赢得本届总统选举。
普京在莫斯科红场附近对参加庆祝活动的民众表示感谢。“今天俄罗斯所有选民都属于同一个团队——全俄国家队。重要的是让我们保持团结、共同前进,”他说,“俄罗斯将努力应对所有挑战,解决国家所面临的各类问题。”
随后,在其竞选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普京对各国记者表示,俄罗斯愿与世界各大洲的国家积极发展关系并由此开启解决国际问题的新进程。
普京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再次热烈祝贺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普京说,中国是俄罗斯的战略伙伴,俄罗斯非常珍视对华关系并将扩大与中国的合作。“俄中关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俄罗斯将尽一切努力扩大与中国的合作,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双方的利益在这方面是一致的,可以开展许多具体合作”。
俄罗斯18日举行总统选举,共有8名候选人参选,选民投票率约为67%。根据俄总统选举法,在投票中获得50%以上选票的候选人当选总统。俄中选委将在投票结束后10日内确认此次选举结果,并在确认后3日内正式公布。在中选委确认选举结果后,普京将第四次当选俄总统。
为确保此次总统选举公正透明,俄邀请了80多个国家和14个国际组织的1000多名国际观察员监督投票。俄中选委表示,俄境内所有投票站在此次选举期间未发生严重违规事件。
今年将满66岁的普京曾在苏联国家安全机构工作。1999年12月31日,普京任俄罗斯代总统,2000年3月当选俄总统,2004年3月再次当选。2008年5月,普京被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任命为总理。2012年3月普京再次当选俄总统并任职至今.
25°C
黄沙 - 长沙